——
《国家宝藏》 耀世而来!
我们愿以心血和赤诚,
让这一场敬天法祖的情怀之旅,
善始善终,善作善成!炽诚初心,感谢抬爱。
节目自开播以来,获得《人民日报》正版10次、《人民日报》海外版3次、《光明日报》(含整版、头版)10次刊文评论点赞节目。超20家中央级媒体近45篇次大篇幅评论节目。
——
《国家宝藏》还引发热词“古典范儿”,并被新周刊评选为2017年度十大热词之一。节目被光明日报等多家中央级媒体誉为“开启了2018古典文化综艺元年”
《国家宝藏》荣登百度百科2018年1月十大热词榜首。
同时节目新闻得到《北京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华西都市报》《扬子晚报》等超百家地方省市级党媒及地方著名都市报媒体等超300家大版面报道,1/4版以上(含整版)新闻累计达383篇次,平面媒体新闻累计报道达625篇次,超40家平面媒体头版报道支持。
微博主话题#CCTV国家宝藏#阅读量达17.1亿,第一次创造文化综艺节目海量别样话题!
节目相关视频全B站播放量破2000万点击量,创电视综艺B站互动第一!评分高达9.9分。
九期节目微信十万加文章破110篇次,在播文化综艺微信10w+数量增幅第一。
微信指数最高达1759万,位列文化综艺节目类增幅第一。
近五万人打出9.2的超高豆瓣评分,评分最高达9.5分,一举登上豆瓣2017年内地最受关注综艺节目榜首。
节目主题曲《一眼千年》【中联榜】内地总榜 连续三周第一;【QQ音乐】MV热榜空降第一;【虾米音乐】热歌榜第一;【红歌榜】第一。
《国家宝藏》节目双微平台留存用户数累计破百万。官方微博持续三个月单日阅读量均破100w+。
第三方数据公司给到的统计数据显示:《国家宝藏》各平台观众及用户主体构成人群中,年龄集中度最高的是20岁到25岁,15岁到20岁的紧随其后排名第二,并且还吸引了一大批原本和电视几乎绝缘的高知群体。
——
多位专家学者认为是继《朗读者》之后央视综艺在融媒体传播层面更具突破的一次引领尝试。
沈策丨评中央电视台《国家宝藏》
—— 壹 ——
这是一个年轻的节目,由于带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和敬重,也带着文化发现、时尚呈现的追求,又是中央电视台这样的国家大台制作播出,必然带有国家气象,国家格局。所以它一出场就风头正健。
《国家宝藏》,单听这个名字,足够厚重,沉稳,庄严,给人以自信,荣耀。我始终认为,一个优质的有品位的电视文化节目,至少要做到三个方面,即玄心、洞见、妙赏。
玄心,就是要有一定的探幽和机巧之心,不能把观众想得太浅;洞见,就是给人以真知、灼见,提供认识事物、看取世界的知识、智慧、见地,不只是停留在描述层面,要有新的发现,新的揭示;妙赏,更是文化类节目题中应有之义,要曲尽其妙,而不是直来直去。
这三者每一项都指向文化节目的本质要求,都是关乎文化产品的艺术追求,关乎对于大众的引领而非迎合的作用,也关乎节目制作者自身如何秉持怎样的标准。我认为,《国家宝藏》很好地做到了这三者。
—— 贰 ——
如果要说这个节目显示出什么价值感的话,我有三句话要送给它:一是熔古铸今,二是释器论道,三是精描细画。
1、熔古铸今:习总书记说过一段很有文采的话:“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国家宝藏》,就是对总书记的这段话的最现实也是最切近的文化践行。
这一段话里有一个字,叫“活”。 文博是一种厚重而深邃的东西,将古的东西、死的东西、沉睡的东西激活、唤醒,复原,赋予新生,活在当下社会,活在今人心灵,必然将历史的骷髅还原成有血有肉,可要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
面对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摒弃什么、传承什么?如何披拣,如何萃取?这些都是一个时代的大命题。
熔,就像冶炼一样,非重新淬火锻造,不足于为今用,只有全部吃透、消化后,才能传承好发展好最优秀的部分,包括用好今天的史学、考古和文献的最新成果,来及时匡正史料之误、弥补文脉之缺、辅佐考古之证。毕竟,作为具有极大传播能力的电视媒介,必须显示出最正宗的史学和考古知识以飨大众。
看这档节目,往往感觉它不仅有物理时空上的联结,更有古今精神上的联结,很容易在情感上亲近它们,在心理上认同它们,在精神上观照它们,因此,一经播出便获得了口碑与收视率的双丰收。最有说服力的是,自12月初节目开播以来,通过“博物馆”搜索国内旅游产品的数据骤然上升了50%。
有旅游网工作人员预计,随着该节目热度的攀升,不少有亲子游和游学计划的家长,已开始把目光转投“寻宝之旅”。这种博物馆旅游热的升温,就是“活”起来的明证。
2、释器论道:器物既是物质形态的遗存,也是精神的遗存。节目从释器到论道,从依道到说器,循环往复,相得益彰。
基于电视这一大众媒体,节目的呈现要适应观赏对象,就需要在论述上深入浅出,在解读上形象可感,史实要让人信服,阐发要令人信从。引导和帮助观众结识这些宝物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如何从“器”的层面上升到“道”的高度,这既是我们节目应当承担的重要使命,也极大地挑战和考验主创者的文化发现能力。
一方面,《国家宝藏》的走红,不仅说明民众并不缺乏对博物馆、对文物的兴趣,也有着很高的欣赏水准;
第二,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这就要求编导演既要讲得更准,更透,还要讲得更高,更深。
两者决定了需要做好萃取精华、赋予新意工作,即在解说好的国宝形器的同时,还要下功夫阐发出宝藏中深含的思想观念,社会意识,生活观念,人情世貌,以及其价值、人伦、秩序、规律,乃至理想、精神、内心、灵魂等。
虽然这些其实在器的里面早有存焉,但要挖掘出来,萃取出来,是不容易的。从实际效果看,我觉得基本讲到位了,奠定了节目的文化含量。在编导那里,做好了释器论道,在观众这里,则是听史通心,才有可能“进入历史传统深处,直抵古人心源,进行生命与生命的对话”。
3、精描细画:这是从制作角度来说的。目前看,《国家宝藏》就像在饶有兴趣地做一篇文章,讲结构,讲章法;讲虚实,讲张弛;讲起承,讲转合;什么时候撒开去,什么时候收回来。这必得下一番功夫的,才能做出开枝散叶、彰往考来的效果。
湖北博物馆的云梦睡虎地秦简一场,不是简单的情景再现,它蕴含有丰富的内涵。所设计的环节链条有着完备的基本功能。中间也有曲折的情节,嘉宾的外延性叙述,毛泽东的重视、秦隶的由来,更有提炼的精神和气象。
主持人和演员交互很好,张国立和撒贝宁那句“被主持人耽误了的演员,被演员耽误了的主持人”很精彩。撒贝宁讲到主持人与国家宝藏节目的相遇,学的是法律,与节目契合度很高,又讲到扮演“喜”,多热爱法律,大时代。
特别是云梦秦简一集中,三位基层民警现身说法,让人信服地了解到今天他们在户籍、刑侦、法医等运用的手段,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简中找到了它们的身影。传统文化的强大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欣赏国宝,这不仅需要创作者自身对这些国宝具有很高的赏析能力,也需要表演者,最后,才调动起广大观众的欣赏。我们看到,节目的展演过程,经常有表演者诗情的澎湃,也有禅者的静穆。他的知识储备、讲述方式以及对历史的理解、同情和会心,都给了我们通透、明了的启发。
因此,如何指认“国宝”,如何评价“国宝”,如何把国宝的一段历史、一件文物中的,敲骨吸髓般提取起来,把讲得如此有高度,又生动,所以说精品就是从一点一滴中得来。
融历史、文化、知识、智慧、文献、于一体。国宝的讲述人,守护人,表演人、主持人,转换、衔接自然流畅,阵容强大,内涵丰富,场景多变,让业内与社会形成广泛的联结,让古物与今人达成默契。
环节设计,我看重对志愿守护人颁发印信,并宣誓,国宝,很有敬畏,有仪式感。都在说现在娱乐类节目退烧,其实远还没有,只是降温,可喜的是,文化类节目确实在升温,形成了鲜明对比,出现了明显的拐点。
博物馆走红,文物走红,有内涵有份量的文化在大行其道,值得欣慰。《国家宝藏》是央视从“诗词热”和“朗读热”等文化领域开疆拓土,又一次向中华文化厚土中作深度的掘进,显示出国家大台的文化定力,不为喧腾所迷惑,沉静扎实,静水流深。
—— 叁 ——
多重的启示意义
1、泰戈尔发表演讲时说:“所有民族都有义务将自己民族最上乘的东西展示在世人面前。”这句话立足于人类的情怀说出来的。
央视面对“国宝”的态度,面对优秀文化传统有着强烈的自觉,那就是该把好东西拿出来了,把最好的宝贝献给世人。这是它带给我们今天文化建设上的一个重大启示,
2、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呈现出来,创造出新的文化高峰是这个时代文艺和传媒工作者的职责。这关乎时代的使命和远见,也是审美品格和艺术精神的本质要求,如果缺乏基本的传世经典是难以称其为文化自信的。
而国宝是民族优秀文化积淀下来的经典,经典对于改善我们当前文化生态的有着重要意义。《国家宝藏》中展示的这些经典,无疑奠定了我国文化的历史地位。
《千里江山图》我看了,里面有民族丰沛的精神血脉,体现的是人文世界里的日月星辰和江山万里。
因此,虽然有宏阔的场景和万里山河的气势,但依然显得悠远、幽深、从容而娴雅,骨子里有那个时代的精神和气质,人物和山水湖河林木田草都有人文气质的灌注。我们应该到古人先贤的自然、生活、情感中请回精神的“先生”,找回艺术的“范本”。
3、对抗低俗文化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给社会和民众提供充分有品位的文化产品。
我们拥有丰富的体现大国气象的国宝,但它们如何在当下和未来有一个很好的发展和延续,电视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要通过节目把观众吸引进来,进一步培养和提高他们欣赏国宝的修养和水准。这样,我们的民族和社会才不至于沉湎于简单的娱乐方式,才能不自降人文品格。
最近,亚文化、丧文化、嘻哈文化等还有不小的市场,有的甚至走火入魔,这无疑让一个正在走向世界强国的国家在文化上受到矮化,降低我们的品格,这是值得反思的。
4、再一次印证了十九大报告指出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文化需求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博物馆文化又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方面所谓的“不平衡不充分”,表现之一就是创新能力上的不足。现在,《国家宝藏》开了个好头,不辜负民众更高更充分的文化需求,
5、我们在外宣产品上,也要拿出自己最好的东西到世界上展示。我们不是没有好东西,但过去我们常常受制于各种物质的精神的局限,但现在有能力了,我看主要还是意识的问题,要强化挖掘优质文化资源。
我希望这类节目成为一个标志。它也提示我们,不能再做那种“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持钵效贫儿”的事。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地址:
邮编:
电话:
版权所有:视袭时代(北京)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企业资质备案号:京ICP备12007436号-6